大数据灾备系统助企业安全运营!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落地,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于IT系统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如何应对IT系统的服务中断,以保障业务连续性将成为这次数字浪潮中各行各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传统灾备技术因为巨大的资金投入及后期专业的运维要求一直未能普及到中小企业,但现实情况表示中小企业的业务对IT系统的依懒性极高,对灾备具有刚性需求。所以,大数据时代下的灾备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防御灾难的目标要细化
不能仅笼统的说大灾防御,而对于各种设备和网络的易发事故却缺少针对性。大数据时代下的灾备系统除了有大灾的应急机制,还应把频发的故障也要列入防御目标,避免导致灾备体系不作为的事故发生。

2、建设分层次的恢复体系
当故障发生时,要启动先进的灾备技术路线,完成分层次的恢复体系,实现设备故障(包括逻辑故障)本地修复、系统灾难异地启动这十四字方针。
3、修复技术采用先验证技术
企业的领导者应把目光延伸到先验证的灾难恢复技术上,这类技术的特点就是在出现数据损坏时,可以立即提供原格式的数据时间点供验证,业务系统立即运行,在确保了业务连续性的极为重要的目标,此后,可以利用其余空闲时段,再行修复生产设备。这一体系被称为“先生产,后修复”。
4、注重传输带宽
异地容灾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传输带宽技术,这一技术的不足往往可以导致由于带宽不足造成数据延迟过大,造成灾备中心数据不可用等等。有效的精简带宽传输技术能够使得灾备建设的成本大为降低,也可以使灾备中心的数据实时性大为提高,对于数据向生产中心的恢复也能获得十分有效的速度提升。
总而言之,一个可靠、可用和可信赖的灾备系统,不仅仅是建设了灾备中心、灾备机房或是灾备设备(服务器、存储、网络以及软件平台),还应该有完整的灾备应急机制和高效(更准确来说:是要奏效)的容灾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力云时代下的企业安全运营。